時光撰稿人 | 縣豪
上半年,Disney+推出劇集《西游ABC》(第一季),試圖借《西游記》這一中國國民IP以及華裔角色,講述美國式青少年成長故事。
沒想到,盯上《西游記》的不只Disney+,還有流媒體巨頭奈飛(Netflix)。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近期,奈飛便上線了一部西游動畫片。
沒想到,這次很多觀眾不認同這版改編,目前IMDb5.8分,爛番茄新鮮度57%,國內(nèi)網(wǎng)站評分5.6分。
無論按哪個平臺的標準看,都是不及格。
Movie Nation網(wǎng)認為奈飛還沒有做好制作經(jīng)典動畫的準備;《紐約時報》認為影片視覺效果瘋狂但輕率;IGN網(wǎng)批評影片節(jié)奏糟糕,動畫不均衡,主角并不討人喜歡。
盡管差評不少,但影片還是值得被一探究竟,因為其制片是周星馳。
奈飛行活
周星馳曾表示,自己對西游故事非常著迷,所以很高興能同奈飛合作,表現(xiàn)美猴王獨特的個性。
周星馳對西游的愛,早在《大話西游》《西游降魔篇》等電影中體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
這次與奈飛合作,最大的不同除了動畫這種形式,還有其混搭的創(chuàng)作班底。
《盒子怪》
導演安東尼·斯塔基曾以《盒子怪》提名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,編劇史蒂夫·本西奇、朗·J·弗萊德曼是固定搭檔,兩人憑借《熊的傳說》提名過動畫安妮獎最佳編劇獎。
《美猴王》的配音陣容,則集結不少在好萊塢工作的亞裔。
如在《西游ABC》中飾演敖廣的歐陽萬成(配美猴王)、艾美獎喜劇男配角提名楊伯文(配龍王)、戲劇托尼獎最佳男主角黃榮亮(配如來佛祖)等。
由此臺前幕后陣容可知,奈飛為《美猴王》安排了一個成熟但缺乏特色與頂級星光的行活班底。
如果想真正講好西游故事,奈飛可能希望周星馳是那根“定海神針”。
恰好,影片故事便圍繞“定海神針”展開。
美猴王自石頭中蹦出后,非??释麗?,于是他來到一群猴子聚集的地方。
這里,滅世魔王經(jīng)常從瀑布后現(xiàn)身,抓走猴子做食物,美猴王想做大英雄救出同胞,老猴子便讓他去海底找金箍棒做武器。
美猴王取得金箍棒后,順利打敗魔王。
為進一步消解孤獨,他想要獲得永生、位列仙班,老猴子告訴他這需要打敗100個妖怪。
美猴王踏上打怪之路,并在最后一站挑戰(zhàn)紅孩兒時,遇見人類女孩小琳,讓小琳成為了自己的助手。
一人一猴,為實現(xiàn)美猴王的不死愿望,永闖地府,勾掉生死簿,拿到永生秘籍,再根據(jù)永生秘籍的指引,尋蟠桃、求仙藥。
然而,龍王為奪回金箍棒,開始設陷美猴王,玉帝和王母的圍剿也隨之而至。
更可怕的是,美猴王自己正踏上魔化之路。
紅孩兒提前出場
影片改編自《西游記》前七回的內(nèi)容,結束在原著“五行山下定心猿”的情節(jié),但又融入了部分后續(xù)故事,如第四十一回的“大戰(zhàn)紅孩兒”。
其故事脈絡還是比較清晰,依次呈現(xiàn)了美猴王出生、斗妖、取金箍棒、下地府、吃(假)蟠桃、上天庭等段落,之間的銜接也算絲滑。
但對一部《西游記》改編電影而言,情節(jié)順暢僅是其基礎要求。
西化西游
周星馳身為監(jiān)制,在《美猴王》中植入了自己過往電影的一些元素。
比如大戰(zhàn)紅孩兒的村莊中,其中一位配角是《功夫》中包租婆的形象。
美猴王在地府展示武藝時,提及“少林足球”。
龍王離開東海的浴缸造型,則明顯參考了《美人魚》。
此外,小琳在地府扮演亡魂時的彈跳動作,還致敬了林正英的僵尸片,是中國電影文化輸出的表現(xiàn)之一。
刨除這些寥寥無幾的元素后,《美猴王》便成了一部被高度好萊塢化的動畫。
畫風上,角色形象的3D建模更傾向《怪獸電力公司》《冰川時代》《瘋狂動物城》等原裝好萊塢動畫風格,且活潑有余,美感不足。
你可能很難想象,王母脖子頎長披頭散發(fā),全然失去端莊神相。
龍王真身則極度肥胖,如同一只吃飽喝足的菜青蟲,完全沒有中國神龍的飄逸、仙氣。
地府的幽靈形象,很像漂白后的《尋夢環(huán)游記》或《心靈奇旅》,其中式風格甚至不如《吉爾莫·德爾·托羅的匹諾曹》中的抬棺幽靈。
美猴王斗群妖的畫面,固然有中國水墨之風,但細看,其色塊、線條的運動,更接近《蜘蛛俠:縱橫宇宙》對多元世界的處理,屬于好萊塢近年流行的破次元動畫畫風。
對白和設定上,也處處都是西方或現(xiàn)代元素。
美猴王自稱“獵魔人”;金箍棒打怪想要的獎勵是吉他;路上有奶茶店。
美猴王逃離佛祖五指山時,直接飛出地球、飛向太空,還把自己變成了《星際迷航》中的“曲速引擎”(超光速),最后抵達宇宙邊緣。
一部神話片,活生生變成了科幻片。
最重要的是,影片主題也已經(jīng)好萊塢化。
同《西游ABC》一樣,《美猴王》講述的也是美式青少年的成長。
小琳和美猴王的角色,分別對應《西游ABC》中的王進和孫維辰(美猴王之子)。
故事采用的,都是一個凡人喚醒一個神仙神力的模式,并在此過程中,注入主角認識自我、發(fā)現(xiàn)自我的心靈旅程。
由此可見,在改編中國神話的維度上,美國流媒體始終未能跳出本國文化的束縛,無法真正發(fā)現(xiàn)中國神話的迷人之處。
改編之難
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了深厚的神話傳說,這些神話始終吸引著中、外故事愛好者。
漫威漫畫“美猴王”
比如在漫威漫畫中,就有“美猴王”的超級英雄形象,這一形象初次登場于2011年的《鋼鐵俠2.0》。
他曾是黑幫成員,后在尋找金箍棒的過程中遇到真正的孫悟空,在孫悟空點化下成為了一名功夫大師。
除了這種直接的溯源引用,國外創(chuàng)作者對待中國神話,更多的便是改編。
談到改編,無論作品受眾是誰,必須做到的一點是還原故事本身的中華文化韻味,否則何不拍攝一個原創(chuàng)神魔故事呢?
從國內(nèi)創(chuàng)作者的改編中,可以輕易看到這種韻味,因為大家始終浸潤在中國的文化氛圍里。
比如《西游記之大圣歸來》和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這兩部動畫。
一屬西游,一屬封神,其畫面皆盛大恢弘、長袖善舞,主題則都灌滿“千斤壓頂我仍逆天改命”的草根風骨。
因為中國神話同根同源,故事、角色雖不同,精神宿命卻都歸于一色。
再看近期熱映的真人電影《封神第一部》。
中間有一段窒息感十足的情節(jié):東西南北四質(zhì)子弒父。
乍看,這段情節(jié)源自莎士比亞悲劇文化(《麥克白》),但加入“紂王逼迫”這一先決條件后,整段情節(jié)便脫離單純的弒父,而是被投進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歷史制度中,從而使影片有了文化意蘊上的基礎。
最后姬發(fā)那句“天不殺你,我殺”,也使他的人設和《大圣歸來》《魔童降世》一起,完成了中國神話維度上古典反骨精神的統(tǒng)一。
回到這部《美猴王》,可以明顯看出這種精神的缺失。
影片通過老猴子“你會孤獨終老”、“懂規(guī)矩守本分”等話語,使美猴王的人生凸現(xiàn)了兩個主題:拒絕孤獨、打破規(guī)矩。
這本沒有問題,但影片接下來的發(fā)展令人“風中凌亂”——
小琳和美猴王
編劇沒有安排美猴王去挑戰(zhàn)宿命,而是讓人類角色小琳逐步引導他,讓他成長為一個甘愿被壓于五指山下的猴子。
圖片
尤其當佛祖讓小琳附身,讓她借自己之口訓化美猴王,佛祖甘愿成為小琳的工具人,這種非常兒戲的神話改編,簡直讓人想當場石化。
也即是說,在此片的創(chuàng)作觀念中,中國神話及其深厚內(nèi)蘊不過是一張皮,奈飛真正想拍的,是美猴王所代表的美國青少年那千篇一律的成長過程。
所以,《美猴王》口碑撲街,不冤。
因為即使有周星馳坐鎮(zhèn),也無法撼動好萊塢的陳規(guī)舊俗。
標簽: